農曆12月8日俗稱「臘八」,
「臘八」吃「臘八粥」廣為眾人所知,
但因緣卻各有說法,
這裡轉載"鄉親土更親-文化導覽"
對「臘八」由來的介紹。
臘八的由來 臘八是中國佛教徒紀念釋迦牟尼圓寂的日子。 大乘以二月初八為佛誕,四月初八為佛悟道日, 臘月初八為佛祖圓寂日﹔ 小乘對佛的紀念日都在四月初八。 臘八粥來源于五代, 有個十方寺院在臘八那天來了很多游方僧,粥不夠吃了, 該寺的一位布袋和尚,將平時積攢的五谷雜糧倒進粥鍋中, 大米、小米、薏米、紅豆、綠豆、花生等煮爛,香噴噴的真好吃。 后來布袋和尚坐化了,臨終口占一絕,有“彌勒真彌勒”一句。 于是,他的形像被塑成大肚子彌勒佛,擺在山門口.
一說臘八節這一天,信徒吃臘八粥又稱「佛粥」, 據說吃佛粥可以得到佛祖的庇佑, 而臘八粥又是什麼呢? 通常隨個人的喜好,可用小米、糯米、薏仁米、黃米等任選一種, 加上桂圓、花生、蓮子、紅豆、葡萄乾、栗子、棗泥等, 總共八種東西再加上糖一起煮,熬得越久越爛越好吃。 在嚴寒的冬天吃了油膩的進補食物後, 吃上一碗甜蜜蜜、熱呼呼的臘八粥, 不僅是一大享受且能驅走寒意!
另一說是臘為古時陰曆十二月的祭名,始於周代, 此後此月亦稱臘月。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於此日成道, 南北朝時始定臘月初八日為"臘八節", 並與佛教傳說相結合,形成吃臘八粥的習俗: 相傳釋迦牟尼修行時,曾餓倒在地, 一牧女送他一碗黏米煮成的粥, 釋迦牟尼食後,於河中沐浴,並靜坐菩提樹下沈思, 十 二月八日 得道成佛。 為紀念此事,佛教徒每於臘八均熬製"臘八粥"供佛。 民間亦俗傳冬季食用臘八粥有健身防病的功效。 |
今天已是農曆十二月〈臘月〉中旬,臘八粥早吃過了,只因心中念念不忘臘八那天,
妹妹邀我參加佛光會松山第五分會,
柔諭會長帶領會友信眾,
在通化街通化公園熬煮臘八粥的盛會,
所以想留下一些值得傳揚、可以感動人心的熱誠,
因為我們的生活、我們的生命,
不就是有了這許多〝熱誠〞而豐富、而歡喜的嗎!
公園的一角播誦著"觀世音菩薩"的聖號,祥和且莊嚴
服務的志工在入口慇勤地招呼著
這是食材(可以自行調配),有幾樣已下鍋了
糯米是最基本的材料
米下鍋前先炒香
我炒,我炒,我滿懷開心地炒!炒!炒!(炒芋丁)
這位師兄始終笑瞇瞇地做著最吃力的工作,
令人由衷佩服!(炒薑末)
師姊說:你累了啦!換我來炒啦!(炒芋丁)
大家合作無間,把炒好的食材倒入大鍋中熬煮
邊煮要邊攪拌,以免沾鍋
哇!煮好了,分裝起來吧!要吃要帶都方便
這一杯熱騰騰的臘八粥,裡面有花生.黃豆.芋丁.
紅蘿蔔丁.素火腿丁.蓮子.薑末等等,
色澤淡柔,香氣撲鼻!
我和妹妹有吃有拿,還一人帶一串回家
回家前,看到仍在忙著的師兄姊們,
特地再拍一張照片,以誌敬意!
據說佛光會負責臘八粥活動的師父,
很講究臘八粥的熬製方法,
事前還召集參與的信眾集訓,然後再前往各處發揮。
一般臘八粥都煮甜的,佛光會的師兄姊們卻煮鹹的,
乍看就像家常鹹粥,
可是入了口的那種綿密滑順,
哈著氣一口接一口的舒暢,
粥裡薑末散發出來的溫熱,盈滿胸臆,
整個人突然暖和了起來,
露天公園的寒風似乎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,
這樣的感覺,就不是家常鹹粥可比擬的嘞!
我和妹妹如十方來隨處去的芸芸眾生,
享受了佛光松山五分會柔諭師姐們的盛情後,
又提著他們殷殷叮嚀帶回家分享家人的臘八粥,
踏上歸途。
直到今天,我腦海裡仍常出現臘八那天,
通化公園內,埋首孜孜的一群志工,
為有緣無緣的大眾,熬煮臘八粥辛苦卻又歡喜的畫面。